電子信息行業動態第62期
要 目
▌國產無線連接技術革命:華為星閃 NaerLink發布
▌印度對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進口實施限制
▌星紀魅族宣布終止自研芯片業務
▌Q2國內消費級VR產品銷量同比增長1%, 環比下滑10%
▌8月上旬電視各尺寸面板價格繼續保持上漲
國產無線連接技術革命:華為星閃 NaerLink發布。2019年,華為因美國制裁被迫退出藍牙技術聯盟。因此它不得不自立門戶。在被藍牙聯盟踢出組織后,華為并沒因此被卡住喉嚨,在同年發布的榮耀機型里,就搭載了“華為超級藍牙”,連接距離遠超普通藍牙。即便很快就重返藍牙技術聯盟,但華為沒有忘記這個恥辱過往,逐步發力國產“藍牙技術”,得到了各行各業的支持,它們就是“星閃聯盟”的雛形。2023 年8月4日,華為在HDC大會上正式發布了新一代近距離無線連接技術:星閃 NaerLink 。
星閃其實是一種新的無線短距離通信技術。目前主流有藍牙、Wi-Fi 等國際標準協議。而星閃的領先是“革命性”的。一方面,它打通了短距離通信技術間的壁壘。藍牙和 Wi-Fi 雖然名義上都屬于無線短距離通信技術,但是它們側重點是兩個極端,藍牙追求更低的功耗,Wi-Fi追求更高的傳輸速率。并且兩者獨立發展了幾十年,在各自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消費者們期盼的“藍牙-WiFi”互聯似乎越來越不可實現。而星閃的架構原理上看,它是能夠兼容這兩種協議的,這意味著國產協議打通了兩者20多年來筑成的厚實壁壘。另一方面,星閃的短距離通信便表現具有全方位的優越性。其在功耗、傳輸速度、穩定性和覆蓋面積等都有大幅度提升。延遲性上,星閃能做到20微秒延遲,這是無線連接技術史上首次進入微秒級,遠遠優于藍牙(私有協議可達15毫秒)、Wi-Fi(10—100毫秒)協議。最大連接設備數量上,星閃最高支持4096臺設備互聯,而藍牙智能做到最高8臺,Wi-Fi則是最高256臺。這個特性對個人來說可能沒有這方面的極端需求,但對智能制造行業來說,宛如暗夜里的璀璨明星,舉個例子,目前許多智能車型安裝了200甚至300多個傳感器,藍牙顯然無法支撐數量如此龐大的傳感器,Wi-Fi雖然能勉強解決,但是功耗會大大增加,星閃則可以輕松的實現這一需求。
為了消除其他廠商顧慮,華為在2020年9月將星閃項目轉投到了中國工程院的名下。形成了以鄔院士為主導,應用于國家高等教育的開放式“星閃聯盟”,其中華為、聯想、TCL、vivo、小米、OPPO、中興等廠商擔任其副理事長或理事單位。如今,星閃聯盟已經擴展到了320多家企業,遍布計算機、汽車、家電、網絡運營商等各行各業。作為國產無線連接技術的革命性產品,星閃將有望與藍牙、Wi-Fi 在世界范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印度對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進口實施限制。8月3日,印度政府突然發布公告稱,限制包括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在內的個人電腦產品的進口,企業需要提前申請到許可證才能豁免,限制令即日生效。但在第二天,印度政府對之前實施的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進口限制令進行了修改,給予企業3個月的時間來獲得許可證,進口限制令將于11月1日正式生效。印度多變的政策令一眾電子行業巨頭陷入了混亂和不確定狀態。在進口限制令發出后不久,蘋果、三星和惠普等巨頭紛紛暫停向印度出口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
印度政府沒有說明實施進口限制的具體原因,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印度為實現其電子制造業目標的最新舉措。早在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就提出“印度制造”計劃,謀求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來推動印度制造業特別是電子制造業的發展。2020年,印度出臺了類似的限制智能電視進口的禁令,對成品電視機的進口限制幫助印度實現了100%的本地組裝。針對個人電腦產品的新進口限制的推出正值“印度制造”的關鍵時刻,印度正在尋求推動本國制造業以成為“世界工廠”,實現該國電子產品自給自足,并使印度成為電子產品的供應大國。印度希望通過此舉迫使跨國巨頭前往印度設廠,為印度帶去先進的制造技術。今年5月份,印度政府為全球IT硬件制造公司“量身定制”了一項20億美元的電腦生產激勵計劃,但吸引來的企業數量有限,效果不佳。
印度此次出臺進口限制措施與印度經常使用的提高關稅以抑制進口和鼓勵國內生產的做法類似,但是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有復雜的組件,想要復制電視和智能手機生產本土化的成功難度很高。印度本地目前沒有著名的個人電腦制造商,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指出,印度銷售的筆記本電腦中有80%從中國進口,平板電腦中也有約三分之二來自中國。像部分跨國公司,如聯想、惠普等在印度設有工廠,可以進行組裝,但在本地生產的產品數量有限,蘋果、三星、華碩等電腦產品還是依靠進口。蘋果通過代工廠在印度生產越來越多的iPhone,但尚未在當地生產MacBook或iPad。
此外,印度一些電腦生產商仍然依賴進口的配件。比如,印度信實公司最新發布的一款廉價筆記本電腦Jio Book,其中一部分配件是由中國企業提供并在中國生產,如果信實需要進口這些配件,現在就需要許可證,在短期內或將導致關鍵零部件的價格上漲,而印度制造業本身效率不高,成本較高,這將進一步增加了本地生產成本和難度。
星紀魅族宣布終止自研芯片業務。繼OPPO之后,又一家公司宣布終止自研芯片業務。8月8日,星紀魅族發表聲明稱:面對全球經濟市場的變化,為應對長期發展的挑戰,集團做出戰略調整,決定終止芯片業務,公司將妥善處理此次業務調整所帶來的相關事宜,未來會更加聚焦產品創新和軟件體驗,持續創造價值。這是今年第二家手機相關公司終止自研芯片業務,只不過星紀魅族在芯片研發團隊成立的時間更短,還不到半年。
2022年7月,吉利控股旗下的星紀時代收購珠海魅族科技79.09%的股權。此后,兩家公司正式合并為星紀魅族集團。公司官網顯示,星紀魅族圍繞“手機+XR+前瞻技術”三條主線開展業務,具體包括智能手機、XR技術、自研操作系統、芯片研發等領域。公司董事長沈子瑜為手機業務制定了較高的市場目標。他曾表示,魅族手機要在3年內重回國內中高端手機市場前五。自研芯片曾是星紀魅族高端手機計劃的一部分。據悉,星紀魅族早已開始謀劃自研芯片業務,其成立的芯片研究院負責人更是來自海思半導體,此外還有2位同樣來著海思的技術專家。芯片研究院或將開發車載系統級芯片、手機功能性芯片和XR芯片等,但由于成立時間比較短,目前只有XR芯片上有進展,部門承擔著較大的成本壓力,最終整個部門面臨裁撤。
這已不是今年芯片行業第一次“地震”。今年5月,OPPO旗下芯片設計公司哲庫突然宣布關停,已經給手機企業下場自研芯片潑了一盆冷水。有業內人士表示,自研芯片周期長,燒錢快,且非公司核心業務,都是手機公司下場造芯后又選擇關停的原因。
Q2國內消費級VR產品銷量同比增長1%, 環比下滑10%。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國內消費級VR產品銷量15.5萬臺,同比增長1%,環比下滑10%。但由于產品迭代升級,消費者對互動水平和沉浸感體驗需求不斷攀升等原因,二季度國內消費級VR的平均價格上升到3214元,之后的VR產品也將新增VST、眼球追蹤等傳感器,預測價格進一步上漲,第三季度銷量將逐漸恢復。從整體市場格局來看,國內Top5在2023年第二季度占國內整體市場份額約85%,與上個季度相比,份額下滑約3%。小鳥看看(Pico)以48%的市場份額,獲絕對優勢,穩居銷量榜首,是現階段及未來短期內最具競爭力的品牌。2023年上半年,小鳥看看國內銷量有小幅度下滑,也影響到海外市場。隨著內部架構優化和新品的密集發布,銷量將在第三季度得到恢復。從暢銷型號排名,前三名均為小鳥看看產品,分別為Pico 4 256G、Neo3 256G、新品Pico 4 Pro。愛奇藝奇遇(iQUT)二季度表現強勁,銷量同比增長61%,位列行業第二。借助愛奇藝平臺,奇遇在內容生態的技術和資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3月與京東宣布合作,從而帶動奇遇VR線上銷量。MIX VR一體機今年1月上市,價格是3499元,截止到6月份底,單款銷量突破1.8萬臺,僅次于Pico 4 pro。大朋(DPVR)位居第三,其中消費級E4產品表現不凡,占品牌份額的76%。大朋VR產品憑借企業級VR產品的優勢,向消費級全面布局,3月完成新一輪過億元人民幣融資,本次融資加大對核心技術及產品研發的投入,并將業務拓展向全球。HTC Vive一直特立獨行地致力于高端化的VR產品,二季度在4000元以上價格段中,HTC Vive的市場占有率達19%,位居第一。HTC Vive積極加大軟件生態上的投入,注重體驗感,并且將元宇宙相關技術應用到培訓、學習教育、建筑、工業設計等商用領域,這也進一步促使企業端用戶向消費者購買的轉化。NOLO積極與三大運營商戰略合作,銷量迅速攀升至第五位。NOLO與中國移動、高通聯合發布的國內首款VR一體機CM1,目前已在多個線下營業廳銷售,價格門檻降低到一兩千元,滿足消費者購買入門級VR產品需求。
8月上旬電視各尺寸面板價格繼續保持上漲。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調研數據,8月上旬,電視各尺寸面板價格繼續保持上漲趨勢;顯示器、筆記本各尺寸面板產品均價與前期相同。電視方面,65英寸電視面板本期均價為165美元,與前期相比上漲3美元。55英寸電視面板本期均價為122美元,與前期相比上漲3美元。43英寸電視面板本期均價為64美元,與前期相比上漲1美元。32英寸電視面板本期均價為37美元,與前期相比上漲1美元。筆記本方面,14.0英寸TN面板價格與上期相同,本期均價為26.4美元。17.3英寸TN面板、15.6英寸ValueIPS面板、11.6英寸TN面板價格從2022年11月下旬至今表現平穩,與前期相同,本期價格分別為38.2美元、40.5美元、24.8美元。集邦咨詢表示,面板廠仍采取產能調控的方式,維持價格上漲動能。8月是電視品牌客戶針對年底促銷備貨期,推升電視面板價格漲勢不衰,即便報價連漲半年后,已讓部分品牌客戶感到“吃不消”,但面板廠認為,通過調控產能利用率、依需求生產,可讓價格維持上漲動能。該機構預計,8月32寸電視面板將再漲2美元,43寸則會漲3美元,50寸漲5美元,55寸漲6美元,65寸漲6美元至8美元,75寸漲8美元至10美元,月漲幅均落在5%左右。
面板是周期性行業,本輪電視面板價格整體于2022年9月下旬觸底,65寸、55寸、43寸、32寸電視面板當時的均價分別跌至106美元、80美元、47美元、26美元。之后由于面板廠商主動對稼動率進行調整,行業供給端的格局改善明顯,疊加主流應用領域下游備貨需求的逐步釋放,液晶面板市場走向供需平衡,截至2023年8月上旬,同比增長分別為55.66%、52.50%、36.17%、42.30%。京東方A表示今年上半年,液晶電視面板產品價格持續上漲,IT類產品價格的逐步企穩,疊加主流應用領域下游備貨需求的逐步釋放,智能座艙、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折疊等創新應用領域需求穩步增長,二季度傳統五大應用領域的面板需求環比改善。隨著下半年行業旺季的到來,面板需求有望延續恢復,預計2023年全年,電視面板大尺寸化趨勢將恢復,并有望推動面板需求面積的增長。TCL科技方面在互動平臺上表示隨著液晶電視面板平均尺寸的不斷增長,將有利于面板需求的增長,改善行業的供需關系。展望全球面板行業格局,近幾年,液晶面板供應鏈產能不斷向我國集中,我國已經成為液晶面板市場最主要的一個供應地、生產地,我國面板企業逐步擁有液晶面板話語權。據調查機構洛圖科技披露,202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電視面板廠的出貨總量達到8145萬片,占全球市場的70%,較去年同期上漲了2.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3.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