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廣東省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情況
2018年5月廣東省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較上月下降1.9個百分點(見圖1),連續兩個月呈現下降趨勢。從指數結構看,5個權重指數均較上月下降,值得關注的是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及出口訂單指數近兩個月連續下降,購進價格指數近兩個月持續上升。綜合來看,由于新訂單增長趨于平穩,但原材料價格上漲,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較前兩月有所放緩,總體趨于平穩。然而,今年以來工業投資下滑、匯率波動較大,以及外部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需警惕工業經濟下行風險。具體情況如下:
圖1 2013年1月-2018年5月廣東省制造業PMI趨勢圖
生產指數(生產量)為51.4,較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產品訂貨)為52.0,較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訂單為50.8,較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最低值。產銷指數均連續2個月回落,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較前兩月放緩。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6,較上月下降3.9個百分點。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5.5,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已連續2個月上漲。企業原材料庫存較大幅度下降,主要受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以及企業市場預期減弱影響。
用工指數(生產經營人員)為47.9,較上月下降2.0個百分點,今年2月以來企業用工數持續減少。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49.5,較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供應商配送時間較短。
圖2 2013年1月—2018年5月廣東省制造業PMI分項指數趨勢圖
表 2017年5月-2018年5月廣東省制造業PMI主要分項指數值表
2018年5月,廣東省電子信息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2,與上月持平;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8,較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食品飲料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較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紡織服裝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8.2,較上月下降4.0個百分點;石油及化學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8.7,較上月下降4.0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6,較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較上月下降2.1個百分點;森工造紙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5.8,較上月下降8.0個百分點。
專家解讀
省PMl指數特約解讀專家、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2018年5月我省PMl指數為50.3,已是連續第27個月居于榮枯線以上,但也是自2016年8月以來錄得的最低點,比去年5月份還低0.6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表明,5月份我省制造業企業仍繼續保持擴張發展態勢,生產量和新訂單兩項最重要的權重指數雖比上月下滑,但仍然分別保有51.4和52.0的較高位置,表明廣東制造業的供給和需求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發展動能。陳鴻宇同時指出,5月份我省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積壓訂單三大“訂單指數”分別比上月明顯下滑1.4個、1.1個和1.1個百分點,受上述市場訂單因素影響,5月份我省制造業企業采購量指數大幅減少6個百分點,與生產規模和生產質量密切相關的原材料庫存、產成品庫存、進口等三項指數,分別比上月大幅減少3.9個、3.6個和1.5個百分點,表明我省制造業企業兩年多來較強的擴張勢頭,已出現緩慢減弱的跡象。
陳鴻宇認為,從根本上看,我省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問題,還是在于新動能的發展速度趕不上舊動能減退速度的問題,因此,科技創新和企業轉型升級是兩個非過不可的關口。但問題的關鍵又在于,如果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面臨的是一個需求量逐漸收縮的市場環境,就難以集中力量促進創新發展和謀求高質量發展。陳鴻宇建議,宏觀方面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主要可以聚焦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以更大力度構筑好、利用好良好的企業營商環境,以更大力度保護好企業產權,培育更多的實體經濟市場主體,以環境優化來擴大企業的有效需求。二是通過搭建新型的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幫助企業解決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斷鏈”問題,以產業鏈的深化和延伸來創造企業的有效需求。三是著力加大政府的改革力度,更深入地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盡快全面實施負面清單制度,開放更多的管制領域,幫助企業降低行政成本和不合理的稅負,以政府改革來擴大企業的有效需求。
(運行監測處 廣東省現代物流研究院亞太經濟指數研究中心供稿)